Search

就故事撰述的角度來說,《好萊塢》(Hollywood, 2020)模仿 2019 年由昆丁塔倫提諾 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就故事撰述的角度來說,《好萊塢》(Hollywood, 2020)模仿 2019 年由昆丁塔倫提諾 (Quentin Tarantino) 所導演的《從前,有個好萊塢》(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),都是揉合部分現實與部分創作,重現好萊塢在某個時代的理想模樣。塔倫提諾在《從前》,改寫 1969 年的莎朗蒂謀殺案,透過虛構角色瑞克達爾頓 (Rick Dalton,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飾) 充滿喜劇效果的意外穿插,刻意改寫歷史上的一場悲劇。

《好萊塢》的導演墨菲(Ryan Murphy)以雷同的手法,創造數個虛構角色,將他們投入 40 年代的好萊塢,透過這幾個角色勇於挑戰邊界與真誠表現自我的性格,同樣試圖改寫 40年代的好萊塢,藉由虛構角色的介入與提示,讓事件中的主角產生意識也改變念頭,改變當時籠罩整個好萊塢的歧視生態。

不過,與許多嘲諷性別的故事不同,默菲切入故事的視角不是始於被物化的女性,而是四個被物化的男性身體,由四個從二戰退伍、或從鄉下來到好萊塢的年輕男孩,透過加油站老鴇的牽線與友人間的互動,意外搭上 ACE 影業的老闆娘與選角主任,最後幾位社會邊緣的年輕年性,終於男妓變鳳凰。

四位青年之中,只有 Roy Fitzgerald 是真實的歷史人物,曾經在五零至七零年代以巨星之姿站上好萊塢舞台。默菲顯然就是想以 Fitzgerald 的同志經歷,重新改寫男同志在四零年代所面對的性侵、性剝削、以及同志歧視的歷史。為了讓 Fitzgerald 認同自我且勇於出櫃,默菲設計故事中其他虛構的同志角色,例如黑人劇作家 Coleman,透過角色間的互動與對話,讓 Fitzgerald 意識覺醒,終於勇於抗拒體制、並且無畏出櫃,最終決定與黑人男友十指緊扣,踏上奧斯卡的長長紅毯,攜手走入盛大的頒獎典禮。

現實中的 Fitzgerald 與電影中的 Fitzgerald 一樣,在認識 Henry Willson 之後,由 Willlson 擔任經紀人,也是由 Willson 為他重新取名為 Rock Hudson。換句話說,在《好萊塢》裡,Willson 也是真實人物的重新改寫。

《好萊塢》影集中的 Willson(吉姆帕森斯/Jim Parsons 飾演)與現實的一樣,是位天才經紀人,創造出許多超級巨星,包括 Hudson (Fitzgerald)。至今,現實中 Willson 的墓碑上,都還刻著「巨星,巨星的創造者」(“Star – Star Maker”)。

與電影中的 Willson 一樣,真實的 Willson 也是周遊在許多男同志與男星之間,吃同志豆腐、佔男星便宜,於是惡名昭彰。但是,電影中的 Willson 比起現實的 Willson 幸運,因為眼見參與《梅格》(Meg) 的製作人、導演、編劇、與演員,都願意勇於面對同志或種族的身分認同,並且從中獲利,甚至連自己挖掘的 Hudson (Fitzgerald),看似懦弱膽怯,都還能無懼於與黑人同志編劇在紅毯上牽手,於是,Willson 決定調整心態,準備在下一部自己主持的電影,就製作以同志為主題的故事。

就如同羅斯福總統夫人 Eleanor Roosevelt(Harriet Sansom Harris 飾演)告訴 ACE 的女性總裁 Avis:

「我本來以為好政府可以改變世界,我不清楚我還相不相信這種事,不過你們做的事呢,你們三個作的〔電影〕,能真的改變世界。」(第一季,第四集,45 分處)

大眾娛樂能快速地將新觀念深植人心,改變世界的速度,比起政治與革命還無痕迅速。

全文:https://bit.ly/3e9nBc6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介紹許多電影與一些書
View all posts